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3章 蒋兴哥三失珍珠衫:风险预期构建的古代范本(2 / 2)

四、珠衫残片映世情

十年后,襄阳城突发瘟疫。蒋兴哥当众砸碎祖传的翡翠屏风,换粮施粥。有人看见他从灰烬中捡出半片烧焦的珍珠衫残角,轻轻放入香炉。青烟缭绕间,这位当铺主人对学徒说:\"风险如影随形,要紧的是学会与影子共舞。你看那走索的伶人,怕的不是脚下深渊,而是忘了抬头看天。\"

这番话暗合《道德经》\"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\"的深意。当年珍珠衫三失三得,早让蒋兴哥参透:真正的风险不在外物得失,而在内心对\"可能失去\"的妄念。就像《孙子兵法》说的\"昔之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\",他这些年广结善缘、多留后路,看似散财,实则在人际网中织就无形甲胄。

五、珍珠衫外有青山

暮年的蒋兴哥常坐在当铺后院,看着孙子们追逐嬉闹。某个春日,小孙子把祖传的羊脂玉摔成三截,吓得哇哇大哭。老人却拾起碎片笑道:\"碎玉值钱哩!你且看这断口处的纹路,可比原先有趣得多。\"说罢取来金丝镶嵌,竟改作三枚别致的压襟。

这手法与当年处置珍珠衫如出一辙。恰似《棋经》所言:\"善弈者谋势,不善弈者谋子\",蒋兴哥毕生所学,尽在这\"化险为机\"四字。珍珠衫虽已不存,但襄阳城人人皆知:蒋家当铺门前的貔貅不是用来吞财的,而是提醒往来客商——得失不过朝夕事,青山依旧笑春风。

正是:

珍珠衫破见真章,三失三得悟沧桑。

莫道风险无踪影,且看老翁笑炎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