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平元年的长安,暑气还没散尽。掖庭宫的梧桐树下,许平君摸着隆起的肚子,听着远处传来的蝉鸣。她怎么也想不到,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,会在日后搅动整个大汉王朝的风云。
\"恭喜婕妤!是位小皇子!\"产婆的声音里带着喜悦。许平君虚弱地笑了笑,伸手想要抱抱孩子,却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哗。她心里一紧——此时的长安城,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霍光把持朝政,新皇刘贺被废不过数月,整个宫廷都笼罩在诡异的气氛中。
几个月后,许平君的丈夫刘询突然被迎立为帝,是为汉宣帝。当小皇子被抱到未央宫时,他还在牙牙学语,懵懂不知自己已然成了这天下最尊贵的孩子之一。然而这份尊荣,很快就伴随着危险降临。
地节二年的冬夜格外寒冷。六岁的刘奭裹着锦被,突然被乳母慌乱地抱起来。他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刀剑碰撞声,隐约还能听见母亲焦急的呼喊。后来他才知道,那一夜,霍家派人在许皇后的药里下了毒。母亲临终前,还死死攥着他的小衣服。
\"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。\"父亲抱着他,声音低沉而沙哑。小刘奭望着父亲通红的眼眶,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恐惧与无助。从那以后,未央宫里多了个沉默寡言的小皇子,总是独自坐在太液池边,看水中的月影。
地节三年,八岁的刘奭被立为太子。宣帝看着这个像极了亡妻的儿子,内心五味杂陈。为了保护他,宣帝挑选了素来谨慎且无子的王婕妤为后,让她抚养太子。邛成太后对刘奭视如己出,但再温柔的母爱,也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缺。
在东宫的藏书阁里,刘奭渐渐迷上了儒家典籍。那些关于仁政、德治的学说,就像冬日里的炭火,温暖着他孤独的心。他常常想象,如果这天下都能以礼相待,以仁治国,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。
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刺痛他。大臣杨恽因为在书信里发牢骚,被以大逆不道之罪腰斩;盖宽饶仅仅因为批评时政,就被逼得自杀。看着朝堂上父亲重用酷吏,动不动就用严刑峻法震慑群臣,刘奭心里说不出的难受。
这日,父子俩在未央宫用膳。青铜鼎里炖着肥美的鹿肉,香气四溢,刘奭却食不下咽。犹豫再三,他终于鼓起勇气:\"父皇,儿臣觉得...陛下用刑太重了。不如多任用儒生,以仁德治国?\"